《新浪博客》报道:做了与不做 |
|
加入时间:2012/2/22 浏览次数:1460 |
|
《新浪博客》2007-10-31 谈到中国的环保问题,许多隐姓埋名的人热衷于潜在论坛中痛斥政府的不作为和企业的不道德。 如果我回帖:“1.不能依靠企业主的道德自律来解决环保问题,法律的健全才是关键;2.政府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那么,傻B声即刻此起彼伏。 如果我号召:“我们从自身做起,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做出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 那么,傻B声即刻再次此起彼伏;有时还有人要以德高望重的口吻来开导我:“没用的,环境就那样了,靠我们没用的!” 许多人读了几十年书学会的只是感叹一句“没用的”,并以此炫耀他们的智慧和社会经验。不做什么,对于他们就是大彻大悟。 今天在《新民晚报》上读到一篇关于“节约网”的文章,转载如下: “李晓群,吉林省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在即将退休的年龄,倾其所有,开办了一家公益性质的网站。 “眼下,浪费问题太严重了,希望全社会重视。”李晓群说。在百度网上,搜索关键字“节约”,随即跳出来的是李晓群“节约网”。 浪费在我国是“常见病”和“多发病” 李晓群,国内研究浪费和节约问题的专家之一。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李晓群曾对企业浪费问题进行研究。 “研究浪费问题,我清楚我国的浪费现象有多严重。”李晓群说。浪费在我国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从家庭到社会,从生产到生活,普遍存在。 在网站租用的办公室里,李晓群一抬眼,看到了新换的管灯。“这个灯明显吊高了,影响光源散发,这就是浪费!”李晓群告诉记者。 在李晓群的眼里,浪费无处不在,事事皆可节约。究竟怎样做才能把研究成果和节约理念传达出去呢?2005年,李晓群萌生了创办网站的念头。 刘南白,李晓群的夫人,是一所大学的副教授,2004年正式退休。 当时,李晓群提出要办一个节约网站,刘南白吓了一跳!因为,她对网络的了解要比李晓群多一些。刘南白认为,网络是“朝阳产业”,应由年轻人来经营,像张朝阳、丁磊…… 但是,李晓群是她的丈夫,丈夫要做的事情,夫人只能支持。 李晓群进行了3个月的网络“恶补”。2005年8月,节约网正式开通。经过两年多努力,节约网目前已经开设了20多个一级栏目,其中节约要闻、节约之路、浪费之罪、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政府、节约型产品库、节约论坛、国际和华人华侨等栏目各有特点。 节约网通过建立网上“节约仓储超市”,已经免费“仓储”节约型产品和创意上万件,与此同时,培养了一批铁杆“粉丝”,经常在论坛上研讨节能体会,并贡献节能窍门。 据中国排名网统计,在全国130万个网站中,节约网的最佳排名为822名,日常排名在1000名~2000名之间,日点击量超过5000人次。点击WWW.JIEYUE.NET,你看到的最醒目标题是“让节约走进千家万户”“建设人人受益的节约网”,这可以说是节约网的宗旨。 “我无意间发现了一种比挣钱更有意义的事” 目前,节约网有专兼职工作人员20多人,其中一半是李晓群的同事,即一些志同道合的老同志,在网站兼职工作;主力是一些生机勃勃的年轻人。李晓群有些歉疚地说,给他们的报酬很少。 刘南白的助手王亚杰,原来是做市场营销的,有不错的经济收入。加入节约网后,王亚杰经济收入陡然下降。对此,亲戚朋友都感到难以理解,他却在坚持。 王亚杰的工作是做节约产品收集,眼下,他已收集了近7000种节能产品。王亚杰说,由于节能产品特殊,而眼下信息不透明、渠道不畅通,出现了“产品找市场,市场找产品,二者衔接不上”的被动局面。他本人的工作,就是要搭建一个免费展示平台,供企业和消费者展示和选择。王亚杰告诉记者:“我无意间发现了一种比挣钱更有意义的事。”如今,在节约网工作的人,节约成癖。比如,到饭店吃饭,有时会到后厨“指导”一番,哪里改造一下更省电,怎么操作更省煤气…… 节约网还改变了李晓群、刘南白夫妇的生活。他们本来可以过一种比较优裕的生活。双方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经济收入较高,李晓群还是一位理财专家,可以在股票市场一展身手。然而,节约网把他们的生活改变了。 现在,李晓群既没有时间帮助别人理财,也没有时间为自己炒股,他的全部心思都用在节约网站上。 刘南白退休前就想买一辆轿车,把这辆轿车装饰得漂漂亮亮,经常开车出去散心,现在轿车买不成了。 刘南白成了丈夫李晓群的“说客”,经常游说同学、朋友、亲戚和一些企业、机构,争取他们对节约网的投入。 令人欣慰的是,他们的事业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和支持,节约网的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