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首页 服务项目 客户案例 专业团队 媒体报道 FAQ 关于我们
 
 
  我们的优势<
 
 
 
 
  联系我们<
 
 
  首页 >> 媒体报道 >> 媒体报道
 
《吉林社科界》报道:吉林社科讲坛:中国式的节约之路
加入时间:2012/2/22 浏览次数:1558
  
                                                                                     《吉林社科界》2009年第4期
  我国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探讨中国式的节约之路,这是社会科学工作者要面对、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在长期的科研与实践工作中,我感到浪费无处不在,事事皆有节约,人人皆能节约。中国式的节约之路,是让节约走进千家万户,让节约观念、方法、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走节约之路,先要解决不节约的问题,这就要研究、治理和解决浪费问题。从浪费走向节约,是能否实现节约的第一步。从浪费走向节约,节约刻不容缓,浪费亟待解决。当前,解决浪费问题逐渐提到日程。
  一、关注浪费和节约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空前提高,使人类享受到了高品位的现代生活。但是,由于无节制的利用和消耗自然资源,人类也面临着新的危机:能源危机、资源紧张、环境恶化、生态失衡,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中寻求一个新的支点,让人类在发展自我的过程中保持与自然的和谐与同戮?我国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的矛盾尤为突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很大问题也是环境和资源问题。
  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是个老问题,也曾经似乎是小问题,但小问题可以发展为大问题。浪费问题和节约问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长期高度关注的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胡锦涛主席指出:“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上真正体现建设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节约型社会的原则,广泛推行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勤俭节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温家宝总理指出,“要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切实用大力气抓好”,“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指出,“把节约变成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可见,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关系重大,任重而道远。形形色色资源浪费问题逐渐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种突出矛盾和问题。节约是长期倡导而未做到,浪费是亟待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都逐步提到日程。因此,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社会团体,甚至是普通公民,都开始关注浪费现象和思考节约问题。
  二、浪费无处不在
  浪费行为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到了现代,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活动方式的多样化,活动影响的加深,浪费问题也越来越复杂起来。与此相应,现代社会形成了新的节约意识和效益观念,也产生了新的浪费问题。浪费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每一个要求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地区、部门、单位、以至家庭和个人,都无法回避这个问题。或是受其危害影响发展缓慢,或是清除、减少和预防浪费,人尽其力,物尽其用,走在时代的前面。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1980年1月,邓小平同志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中指出:“最大的问题还是要杜绝各种浪费”。1989年6月,邓小平同志又指出:“各方面的浪费现象蔓延”。2002年11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的报告中指出,“铺张浪费行为相当严重”。2001年10月,朱总理指出,“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奢侈浪费行为相当严重”就是其中之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深刻地指出了浪费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浪费问题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不易解决的难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各种媒体对于种种浪费现象不断地进行揭露和批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无可辩驳地表明,我国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如果把浪费比喻为一种病,它就像感冒病,它已是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传染病,浪费几乎成为我国目前一大社会公害。
  浪费是对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环境等无益的消耗。对浪费现象要进行系统分析,提到浪费,人们往往注意经济领域、生产领域、物质方面的浪费,这当然不无道理,但这是片面的。浪费现象从物质到精神,从有形到无形,从宏观到微观,从社会活动到家庭生活,从国内到国外,都广泛存在。长流水、长明灯、跑冒滴漏是浪费,公款吃喝旅游、过度包装、文山会海、重复建设、决策失误同样是浪费,许多无形浪费更为严重。浪费并非中国的专利,节约也是世界性的话题,国外也存在各种不同的浪费问题。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口诛笔伐浪费现象的同时,发动着一场反对浪费的全球战争,把节约提到了拯救人类生存家园的重要日程。浪费现象的普遍性和复杂性,使我们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艰巨性,也更深刻认识到节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三、浪费的原因
  浪费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要分析浪费现象产生、存在和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客观的和主观的、历史的和现实的、主要的和次要的原因。客观原因造成的浪费可以是客观自然资源环境条件造成的浪费,体制和制度弊病下的浪费,历史文化传统中的浪费,等等。主观原因造成的浪费是指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问题引起的浪费,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引起的浪费,管理能力和科技水平问题导致的浪费。即使是行为者主观原因所造成的浪费,其主观上又有自觉和不自觉、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区别。许多漫不经心的浪费,造成的损失也是很惊人的。不能以客观的原因代替主观的原因,如体制和制度的弊端是造成许多浪费损失的共同原因,但是,在同样的体制和环境条件下,做同样的工作,浪费情况大不相同,这里就有行为者特殊性的原因。从内因和外因的角度看,对于一种浪费的行为者,环境、体制和制度是外在原因,个人的思想道德和工作能力、工作方法是内在原因。不同的城市,面对大致相同的不利的自然条件,发展水平大不相同,起主要作用的还是人的因素。对于浪费原因的正确分析,将会为我们解决浪费问题提供了可能性。
  对浪费的管理问题亟待解决。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这既是高速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在这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一些老问题尚未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又不断出现,如何能妥善解决错综复杂的浪费问题,各种管理问题突现出来。科教兴国是基本国策,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已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相比之下,管理比科技落后,这样,国家、地区和部门就很难快速发展,因此,浪费的管理问题亟待解决。在管理中,又分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我国深层次的制度性矛盾,体制和制度的弊端,这属于宏观管理问题。例如体制和制度方面问题所造成的浪费十分严重,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宏观管理问题不断得到解决,微观管理的问题日益突现。有很多浪费是属于微观管理问题,其中既有老问题,又有新情况。例如资源浪费是老问题,古往今来从未根治,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浪费问题更严重更复杂了,发展生产中可能对资源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如果管理不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则会产生巨大的副作用。先进的科技需要先进的管理,管理落后会阻碍科技进步,同科技进步比较,在某种意义上,管理落后是比科技落后更严重的问题,管理必须进步。
  四、浪费的危害
  纵观历史,“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浪费观念和浪费行为阻碍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延误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我们甚至可以把浪费大、效率低比作横亘在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两座大山,或是两大包袱,不搬掉它们,不抛弃它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就将步履艰难。不解决严重的浪费问题,就不能建成节约型社会,只有解决了严重的浪费问题,才能走向节约型社会,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浪费造成的损失有时比较隐蔽,但其破坏力比较大,可以造成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的重大损失。问题还在于浪费者麻木不仁,理所当然;旁观者习以为常,漠不关心,有些浪费甚至是“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习惯成自然,普及发展为“全民运动”,形成浪费型的个人、家庭、企业、城区和社会。对于浪费的认识偏差,使得浪费的危害增大了。如果评价一个人,说他的能力差,他会面红耳赤,心中不满;说他贪污,也许会跳起来辩驳,同你拼命;但是如果说他浪费多大,他却可以若无其事,泰然处之,不屑一顾。“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甚至有人标榜浪费做法是自己工作“有气派”、“大方”、“有大将风度”、不“小家子气”等,不以为耻,反引以为自豪。事实上,人们常听到有“贪污犯”这个罪名,却很少见到“浪费犯”这个名词;可以看到各级别的反贪局,但却少有反浪费的专门组织机构和研究机构。因此,有必要对浪费的危害和影响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深刻地揭示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浪费现象的严重危害,让浪费真正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这曾经是人人皆知的响亮口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它的认识却远没有这么深刻。有一幅漫画,题为“两只老虎不一样”,生动地反映出人们对贪污和浪费的不同认识。画中两只同样的吊睛白额大虫,一只披枷带锁,愁眉苦脸,泪眼汪汪,人人喊打;另一只张牙舞爪,理直气壮,得意洋洋,被人视若宠物。这前只老虎叫“贪污”,后一只名曰“浪费”。两只老虎不同的地位和待遇,生动地反映出人们对贪污和浪费的不同态度。老虎都会害人,披枷带锁的贪污老虎已引起人们警觉,而被人视若宠物的浪费老虎,往往被人忽视,放松警惕,不加防范,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从贪污和浪费所造成的恶果来看,都是对国家和个人财产的侵犯。贪污者和贪污行为受到人们的痛恨,贪污犯要受到法律的审判,因此,画中贪污老虎受到惩罚的形象是逼真的,是令人欢欣鼓舞的。但是浪费老虎也是栩栩如生,它生动深刻地反映出浪费行为不被人们所认识和憎恨,少受法律制裁而逍遥法外的形象。
  五、从浪费到节约
  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看似简单,如果容易做到,或很快能解决,在这里也无须多谈。但在实践中,这是一个普遍存在、亟待解决的而又不易解决的难题。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反对和防止浪费工作有很大的难度,实现由浪费到节约的转变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更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要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有些国家、地区和部门单位非常注意浪费问题的治理,多种学科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浪费现象,其成果实际地运用于管理的法规制度中,从而使管理体制、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社会舆论等都渗透着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观念和原则,有效地治理和预防着资源浪费行为。国内外的许多管理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制止浪费,既要采取思想教育、行政处罚、经济制裁等必要的手段,还要加强法制建设,运用法律方法。用法律规范社会行为,让浪费有罪深入人心,让惩治浪费有法可依,让浪费无立足之地。我国许多政策法规中,都涉及到制止浪费、厉行节约这一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四条中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时至今日浪费现象依旧这样普遍,这样严重,甚至愈演愈烈,有许多浪费现象是属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明知故犯,无法无天。为什么做不到令行禁止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立法不健全,缺少约束、制裁浪费行为的专门法律规定。腐败和浪费都是犯罪,对于腐败有法处治,对于浪费造成的损失却仍因为缺少专门法规而难以处理。学习借鉴反腐倡廉《实施纲要》,建议研究制定反浪费方面的专门法律,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浪费问题的相关组织体系。《反浪费法》及配套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将会让对浪费行为和后果的惩治有法可依,让浪费有罪深入人心,让浪费真正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从而减少和预防浪费,增强全民节约意识。
  国家兴衰浪费有责,治理浪费人人可为。走节约之路,我们面临着众多的机遇与挑战。浪费是对领导者、管理者的挑战:实践方面,触目惊心的浪费问题亟待解决,形形色色的浪费病亟待治理。浪费也是对理论工作者的挑战:还缺少对节约和浪费问题的综合的、系统的、深入的、专门的分析和研究,缺少专著、专业学科、专门研究机构和专门人员,浪费研究和节约研究有待深入。可以有各种体制的研究单位,或在现有的单位中成立专门部门,应该有反浪费专家、节约专家、工程师
  挑战也是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实现管理进步,制定反浪费法规,减少和预防各种浪费现象,让节约走进千家万户,这是一项有巨大潜力的大有作为的而又具有现实可行性的工作。由于浪费问题和节约问题的普遍性、严重性、复杂性、持久性,此项工作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前景,可以产生重大的、间接的和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将加速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促进中华民族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作者李晓群/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节约网负责人此文原载《吉林社科界》2009年第4期)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服务理念
资质荣誉
节约文化
联系我们
专业团队
技术部
设计部
运营部
市场部
书刊编辑部
客户案例
开发案例
管理案例
推广案例
设计案例
 
 
  CopyRight @2012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