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晨报》:调查显示:重庆超八成人承认有浪费行为 |
|
加入时间:2013/3/1 浏览次数:1959 |
|
近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引发社会各界热议。但有网民认为,一方面,“嘴上腐败”等问题确实到了该足够重视并极力解决的时候了;另一方面,在普通群众中浪费现象也尤为普遍。为此,上周,重庆晨报通过腾讯大渝网和公众服务热线,对1430名重庆居民进行了在线调查。 ·重庆美女潮男集中营 ·好好学习天天淘课 ·大渝社区有你更精彩 ·求医问药大渝医导帮忙 ·要充值上拍拍,快 ·要充值,上拍拍! 此次调查显示,八成受访者(81.8%)坦言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存在浪费行为。其中,14.3%的人“经常”浪费,28.6%的人“有时”会浪费,38.9%的人“偶尔”浪费。仅18.2%的人肯定自己“从不”浪费。 受访者中,80后占32.1%,70后占30.5%,60后和50后各占24.3%和7.3%。 超八成受访者 感觉身边浪费现象严重 节约网创始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李晓群,在接受重庆晨报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公款浪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没能从根本上止住。随着生活水准不断提高,普通老百姓的浪费行为,也有越来越普遍和严重的趋势。 调查显示,86.4%的受访者感觉身边的浪费现象严重。其中,52.5%的人感觉“非常严重”,33.9%的人觉得“比较严重”。仅12.3%的人认为“不太严重”或“不严重”。 一家大型餐厅负责人王艳给记者算了笔账:他们餐厅每天大概接待1000人,人均消费50元,其中至少有一半人不会打包剩菜饭,按10%的浪费比例估算,一天会“倒掉”5000元剩菜饭,一个月就是15万元,一年就是180万元。 “这只是保守估计。”王艳说,特别是婚宴、商务宴请和公务接待,浪费状况更是惊人,“高端白酒开了一瓶又一瓶,很少有喝干净了的。一些商务会议上每人分发的矿泉水,大多只喝过一两口就扔在那儿了。” 据了解,我国仅在“舌尖上的浪费”就触目惊心。《瞭望周刊》不久前的报道指出,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相当于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据了解,2012年,重庆市主城各区共收运餐厨垃圾37.9万余吨,日均收运量达到1035.75吨,比2011年同期增长64.07%。据市环卫局的统计,目前主城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为2000吨左右。 节约观念淡薄 对浪费者缺乏道德批判 在80后教师史倩看来,无论是公款浪费还是个人浪费,都有逐步严重和泛滥的趋势,这与当前社会“不以浪费为耻,反引以为荣”的不良风气有关。一方面,很多人认为浪费可以彰显自己的气派和大方;另一方面,我们整个社会对浪费者缺乏一种道德批判,有的人甚至追捧和羡慕大肆挥霍的人。 长期研究消费问题的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孙凤认为,浪费之风盛行与一些媒体和商家的推波助澜有很大关系。 孙凤说,现在不少年轻人的衣橱里放着许多压箱货,没穿过几次就再也没碰过,认为它们已经过时了。其实是否过时,都是媒体和商家在掌握话语权。它们在不断向年轻人营销时尚,告诉你今年必须有什么,什么已经过时了,以此抬高大家的基本生活成本,从而引发攀比消费。 对于公务接待中存在的浪费现象,公务员方女士深有感触。方女士经常面对一些招待宴请的场合,发现如今大鱼大肉已不能满足一些人的口味。许多地方会想尽办法讨领导欢心。 在李晓群看来,很多情况下,普通人的浪费行为会“上行下效”。只有政府、官员带好头,守住底线,这股浪费之风才能得到更好的控制。 反浪费行动 亟待立法杜绝公款浪费 李晓群建议,我们亟待建立《反浪费法》,用法律规范社会行为,杜绝公款浪费现象。 李晓群说,我们常听到有“贪污犯”这个罪名,却很少见到“浪费犯”这个词;但“贪污”和“浪费”一样,都是国家和集体财产损失的重要形式。 不过,作为国内较早研究浪费问题的学者,李晓群如今深切地感到,今年整个社会对“反浪费”的关注度、态度以及决心都不同往昔。 减发文件材料、减用车辆、不摆鲜花、不发纪念品……眼下时值重庆市“两会”,市四届人民代表大会规定的十条杜绝铺张浪费的禁令,受到不少市民肯定。而市人大代表们“厉行节约”的简单工作餐,更是被不少网民调侃“吃得还没我们好”。 本次调查中,也有86.4%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愿意加入“光盘行动”,从自身做起,坚决反对浪费行为。 李晓群还建议借鉴陕西的做法,要求餐饮企业根据用餐人数,提供“半份、半价”既节粮又省钱的用餐方式。 据报道,重庆工商联总商会餐饮商会近日透露,将联合近20家知名餐饮企业推出半份菜,防止“舌尖上的浪费”。重庆晨报记者肖舒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