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增强节约观念 向浪费说“不” |
|
加入时间:2013/3/1 浏览次数:1941 |
|
对于勤俭节约,大部分人潜意识里是认同的,可是为什么近年来餐桌上的食物浪费现象愈演愈烈?大部分的食物浪费来自哪里?记者通过深入探访,找到了问题背后的答案。 餐桌浪费事出有“因” 1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长春市春城大街附近的一家五星级酒店,见到了酒店餐饮总监郭女士。谈到食物浪费的问题。她说:“餐桌上的浪费目前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每个人的角度来说,都反对浪费,但如果是团体消费时,就难以达成共识了。以我们酒店为例,浪费比较突出的时候是商务宴请或单位聚餐,订餐者担心不够吃或为了面子,点的餐较多,剩下的当然也不会有人打包,都变成了餐厨垃圾。我们经常跟客人接触,也了解客人的心理:无论是宴请还是聚餐,花的都是单位的钱,个人打包会有贪便宜之嫌。而由个人埋单时就不一样了。首先是人们点餐时控制好量,点的少,不够再加;其次是剩余的打包带走。” 郭女士说,“反对餐桌浪费,在个人消费方面好控制,大家都知道赚钱不易,花钱时自然谨慎。团体的时候不好控制,有一个十分鲜明的对比,商务宴请和集体聚餐时,90%的情况下客人都不打包,而婚宴、寿宴等个人消费时,结果则恰恰相反。”郭女士的说法,记者在长春市朝阳区另一家高档宾馆也得到了验证。宾馆的吴经理说,“消费者个人消费时,我们一直鼓励客人打包,而且宾馆免费提供打包餐盒,2012年,我们订制二三万个打包餐盒。但公务活动时,浪费就比较明显了。” 王先生是长春市某事业单位职工,他说,近几年他们单位每到春节前都会找一家酒店联欢、聚餐,由于人多,需要大的餐厅,每年都要提前预订,晚了就订不上,每桌的费用大约两三千元,可是大家边演节目边吃饭,大部分菜都剩下了。 春节临近,记者听说要搞年终聚会的企业不在少数,希望这些企业在订餐时量力而行,远离浪费。 “节俭风”悄然兴起 餐桌上的浪费令人痛心,不过,随着国家大力提倡勤俭节约、转变作风,“节俭风”已经悄然兴起,并率先刮到高档的餐饮企业。一家五星级酒店的餐饮总监郭女士说,“今年日子明显不好过啊!每年元旦后春节前的一个月时间里,各种会议、聚餐的订单就都排满了,今年这样的活动少之又少,连企业的就餐也减少了。中低端餐饮企业会好一些,作为高端酒店,受到的影响较大。酒店的消费群体主要是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他们在餐饮方面减少开支,我们的收入就会下降。而个人消费主要是私企老板和一些商务散客,随着人们消费越来越理性,人均消费额也在下滑,由2012年的人均300元下降到240元左右。2013年,酒店经营方向会发生一些变化,如重点开发婚宴、生日宴、满月酒等私人消费项目,同时开发一些打包产品等。 记者电话随后采访了长春市朝阳区一家五星级宾馆的宋经理。她说,“节俭正在成为一种趋势,近一段时间,政府召开的会议用餐标准也降低了,订的都是东北地方菜,以前上的海鲜也都没有了。公务用餐明显减少,高档的茅台酒也没有点的了。这样的情况不知会持续多久,我们也在拭目以待。” 就餐桌食物浪费问题,记者采访了省社科院研究员、节约网负责人李晓群。他说,“食物浪费现象目前还比较普遍。要做到反对浪费,节约的意识和观念很重要。节约应当是一种生活和工作的态度,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食。饭店方应加大反浪费宣传,依据就餐人数限定人均消费金额和点菜数量。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自觉行动,变‘让我节约’为‘我要节约’,让节约意识从节假日开始。大家都应该牢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