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何屡禁不止?这与一些领导干部的奢靡习气不无关系。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浪费陋习一级一级传染下去,必然是有禁不止、有令不行,使得一些地方楼堂馆所何其豪华,迎来送往何其热闹,觥筹交错何其铺张。正如俗话所说,房檐下的冰溜子——根子在上头。(1月23日《人民网》) 连日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讨论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共鸣。一个普遍的共识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有效刹住浪费之风,树立节俭新风。 奢侈浪费,已经成为行政机关的一大毒瘤,疏远了党和政府与老百姓的距离,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虽然中央三令五申强调要厉行节约、艰苦奋斗,但一些地方把它当成耳边风,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公款接待超规格,公款旅游经常搞,公车私用无顾忌,餐桌上吃一半,扔一半,还冠之以“行政开支”的旗号。本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行政成本就在不断增加,再加上这些浪费和禁而不止“小金库”、体外循环资金,政府机关的开支就更多了,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为什么有些钱花得那么容易,为何有些政府部门浪费现象难以遏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说过:“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最为经济;花自己的钱给别人办事,最有效率;花别人的钱为自己办事,最为浪费;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最不负责任。”一个人如此,一些政府部门亦是如此。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反正我又没把钱揣进自己兜里,吃了喝了用了也是为了工作。正是在这样一种思想的指引下,我国每年浪费的资金何止千万。 “浪费也是腐败,节约也是政绩”。政府的每一分钱都是来自于纳税人,每花一分钱都要倍加珍惜、精打细算。堵住公款消费的通道,既是对社会公共财富的节约,也是对人民群众劳动成果的尊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理应成为所有公务人员的品格和道德。同时,当然还要有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的举措,使严格的公务消费制度落到实处。 当年毛泽东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这在今天并未有根本不同。反对铺张浪费不只是一个改进作风的问题,也不只是紧一紧钱袋子、省一省财政资金的问题,而更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刹住浪费之风,当前要靠上级强力推动,也要靠各级领导的决心和责任心,充分利用社会广泛关注用法律制度来约束,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实行“一把手”问责,上行下效,才能起到作用。 |